6月17日,在梧州市长洲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经过执行法官人性化执行,被执行人的态度从强硬转变为同意履行,并马上还清欠款。
2012年,吕某以没有钱看病为由,向谭某借款2万元,双方立有借据,吕某承诺在半年内还清。双方签字后,谭某借钱给吕某。借款期满后,经谭某多次催收,吕某拒绝归还借款。谭某向法院起诉。长洲法院立案后,经审理,作出判决:吕某归还谭某借款2万元及利息,并负担案件的诉讼费。判决生效后,吕某仍然拒绝履行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谭某向长洲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经过对吕某的财产进行查询,均没有发现其财产线索。由于吕某下落不明,且暂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法院决定中止执行该案。2014年,申请人谭某以找到吕某为由向法院提出恢复执行申请。经过执行法官的调查,终于找到被执行人的住所,并确定了被执行人的具体位置。
6月17日上午9时,执行人员来到被执行人的住处,将正准备出门的被执行人堵个正着,并将其带回法院,之后通知了申请人一起到法院。在法院,执行法官对被执行人进行了耐心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向其说明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法律后果。但是,不管执行法官如何说服教育,被执行人都摆出一副赖账到底的架势,态度坚定,一直坚持说:“就算拘留我进看守所,我也没钱还,我今天早餐都没有吃”。执行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直到中午12时,情况依然没有出现转机。执行法官看见已经到了中午,被执行人又说自己没有吃早餐,于是让法警送来一份午餐给被执行人吃。
执行法官对被执行人说:“申请人谭某和你是朋友,如果我们法院采取强制措施将你送入看守所,这件案件就结案了,但是如果我们这样做,会进一步激化谭某和你双方之间的矛盾,最终会使得你们双方的友情从此不复存在。甚至有可能激发复仇心理”。执行法官的这番话让被执行人陷入了沉思。被执行人开始为自己的不守信用、不重友情、不履行法律义务而感到懊悔。当法警将热气腾腾的中午饭送到被执行人手上时,被执行人被法官人性化执行所感动。脸带愧疚地对法官说:“我决定写下保证书,保证在今天内履行完所有法律义务,并打电话给我的妻子,让他在今天内就将2万元钱汇到法院的账户。”于是一起借贷案件圆满执结。
(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