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梧州市长洲区人民检察院控申科的干警,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您在刑事案件中遭受了不法侵害,因为我们检察机关有一项业务是国家司法救助,所以想了解一下您因此遭受的损失和现在的生活状况,如果您符合救助条件,我们可以为您申请一笔救助金……”话还没说完,电话那头就传来“嘟嘟嘟”的忙音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检察官会遭此尴尬。原来,近段时间有一条微信《六个一律》被广泛传播,其中有一个“一律”就是:凡是自称是公检法机关的,一律是骗子,立即挂断。甚至,连央视都在新闻里隆重发布了《六个一律》,其影响力之广可想而知,以至于真正的检察官被当成了骗子。
上门去找当事人?当然没问题,为了做好工作,上门服务也是应该的。可是,现在公务用车改革了,开着自己的私家车上门,群众能相信吗?即便是出示工作证,在这个假证满天飞的时代,群众如何识别真假?再穿上制服吗?制服也能仿制,何况,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检察制服是什么款式,我们的检察制服与银行、保险、酒店等单位的工作服太像了,群众能不怀疑吗?看来,检察官们摊上事儿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可是主动送钱上门的事情还真会有,那就是国家司法救助。国家司法救助是在司法过程中,对遭受犯罪侵害或者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采取的辅助性救济措施。如何有效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如何释解群众心中的疑惑,是摆在控申干警面前的一个难题,看来,控申科的检察官们要使出“洪荒之力”啦!
一是加大救助宣传力度。根据最高检日前下发的《关于印发〈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通过走访入户、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司法救助工作,让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司法救助的内涵意义、救助原则、救助对象和范围、救助的方式以及工作的程序等等,彰显党和政府的民生关怀,提高群众对司法救助工作的认知度。
二是提高司法公信力。深化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畅通群众表达渠道,完善12309举报电话、网上信访、来信、来访“四位一体”机制,将信访事项统一纳入网上信访信息系统,与全国检察机关联网运行。深入推进“一站式”综合性检务服务平台和高清视频接访系统的升级建设,在提高质量和创新服务上下功夫。加大办案力度,规范执法办案,真正树立起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正面形象。
三是深入推进阳光检务。公开才能赢得公信,司法公正不仅要实现,而且要让人民群众以看得见、听得到、感受得到的方式实现。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遵循“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加大司法办案信息公开力度,能公开的一律以最能方便群众获悉的方式公开。同时加强释法说理工作,提高法律文书的说理性、针对性,使当事人能理解相关法律依据,理解执法人员的办案程序,并自觉接受司法办案结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潘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