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和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近日,梧州市长洲区人民检察院通过结合查办发生在农机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对该系统案件类型、案发特点、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四举措预防该系统职务犯罪发生。
一是减少中间环节,铲除权力寻租的土壤。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中间环节过多、行政权力干扰,是诱发农机部门及其内部人员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农机补贴政策的设计上应逐渐完善市场主体结构的调整,尊重市场规律,给农机主管部门一个准确的定位。
二是农机主管部门不宜作为农机产品流通环节中的合同主体,而应是监管主体。产品的流转也应从经销商→农机局→农户的间接渠道,转变为经销商→农户的直接渠道,从合同签订到付款、交货的全过程,农机局仅作为监管主体依法审查农户购机资格,不得干扰双方交易行为。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避免农机局借助签合同之机,以“农机推广”为由,指定农民购买某一种特定品牌的农机产品,消除农机主管部门对企业和农户的权力干扰;另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促使企业与农户之间形成公平交易、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公平竞争。
三是明确权力界限,还权于民。扩张是权力的本性,如果不加限制,任何权力都会“出轨”而侵入私权的领域。以农机部门的农机推广职能为例,这项职能本意是,农机部门通过在信息流通、监督管理等职能方面的优势,努力发挥职能部门的服务作用,将适合农业发展的农机设备和技术介绍给广大农户。然而,由于该项职能缺乏明确限制,一些农机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就出现了偏差、甚至背离了职能设置的宗旨,以服务为名,搞权力补贴、人情补贴,变惠“农”为惠“己”。因此,法律法规或政策应当对类似农机推广这样的“模糊职能”明确化,指出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特别对不可为的行为,要明确责任追究办法和处罚机制,不给个别部门和人员留下制度漏洞。
四是搭建阳光交易平台,严格监管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过程。农机部门可以尝试设立农机交易场所,为农机经销商提供摊位和展销场地,农机经销商负责组织列入补贴目录的农机产品在交易所展示和销售;同时配备专用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视频摄像头等设备,将农机补贴的申请、协议上报、审核、供货审批、补贴资金结算等环节纳入网上办公平台。同时,还要做到程序严密、运行透明。农机交易所受理农户申请,根据优先条件和报名先后次序确定购机补贴对象。
(李小萍)